为了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一些功率较大的开关电源中采用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英文缩写就是PFC电路。设置在开关电源整流桥后滤波电容之前,用来提高功率因数,增强电能做功能力,主动式PFC电路可以将功率因素提高到0.99左右,什么事功率因数?我们知道,交流电路中,功率分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就是功率因素。

电路中有电感和电容的存在就有无功分量,它是能量交换的必要条件。但用户只使用有功功率,若功率因素太低,电网就需要建更多的电厂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浪费了资源。提高电路中功率因素,是减少电能损耗,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主动式功率因素提升器效果明显,一般采用升压电路结构,用在开关电源中。电网中的静态无功补偿设备属于被动式功率因素修正。

功率因数计算公式是:功率因数(PowerFactor)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功率因数的测量一般都要对被测电路的电压、电流进行采样,然后进行处理提取功率因数信号,通常由电压、电流取样电路、整形电路、同步周期测量、相位测量等组成。

呵呵告诉你一个完整的公式:在任意情况下,计算功率因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运用较深的数学知识。这里我们只给出结论。从功率因数的基本定义公式:ηP有/PS在有谐波的情况下,加入谐波的参数,再通过比较复杂的数学运算,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η=(I1/I)•cosφ=λ•cosφ其中:λ,叫基波因子。I1是基波电流,I是总电流。
从公式可以看出,基波因子反映了谐波对功率因数的影响。显然,在总电流I恒定时,谐波电流越大,基波I1就会越小,也就是基波因子就越小,从而功率因数也就越小,相移因子(基波功率因数)就是基波电流相对电压的滞后情况,是我们熟悉的计算公式。以前,电网中直流设备较少,所以谐波不多,大多数情况下:基波电流I1≈总电流I,所以:基波因子λ≈1所以有:η≈cosφ这就是以前我们把cosφ等同为功率因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