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Rc是三极管集电极的DC负载电阻,也有阻断交流信号的作用。在交流信号放大电路中,相应的输出也应该是交流作为输入信号波形,放大后的信号u0由集电极输出,C2是耦合电容,输入信号源一般是将非电量转化为电量的换能器,如各种传感器、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的麦克风、将图像转化为电信号的摄像管等。
区分三极管电路的三种状态:共发射极电路是指信号从基极输入,集电极输出,发射极是输入输出电路的公共端;共基极电路信号输入端为发射极,输出端为集电极,基极为输入输出回路的共端;共集电极信号输入端为基极,输出端为发射极,集电极为输入输出回路的公共端;它是信号输入和输出的公共端。三极管电路的三种状态:1。放大状态:此时三极管的发射极结正偏,集电极结正偏。
典型共发射极放大器电路。三极管共发射极电路,放大电流效应。1.晶体管V:工作在放大状态,信号ui从基极输入,C1作为耦合电容。放大后的信号u0由集电极输出,C2是耦合电容。2.RB是晶体管的基极偏置电流电阻。调节RB可以改变集电极的工作点电流,一般在0.510mA范围内,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3.Rc是三极管集电极的DC负载电阻,也有阻断交流信号的作用。
8。下图显示了共发射极单级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波形。假设晶体管是NPN型,信号的削波属于(饱和)失真,要调整偏置电流电阻(小)来消除失真。9.放大电路中的静态工作点过低,容易导致放大信号的饱和失真。(错误)10。如果放大电路中的静态工作点过高,容易造成放大信号的饱和失真。8.下图显示了共发射极单级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波形。假设晶体管为NPN型,信号的削波属于截止失真,要调整偏流电阻(小)来消除失真。
只要最大耐受电压、最大电流、最大功率能满足电路的峰值,就要留有足够的裕量。匹配要求各参数一致,主要是同型号,同放大倍数,同漏电流。在LA4100中,互补对称OTL功率放大器电路图1,互补对称OTL电路原理图,工作原理图1,VT1是前置放大器,使用NPN晶体管。因为硅管的温度稳定性好,所以可以使用更简单的偏置电路。
由于发射极电阻R4的阻值很小,对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不大,主要起交流负反馈的作用。VT2是一个激励放大管,为功率放大器输出级提供足够的驱动信号。R9和R10为VT2的偏置电阻,R2、R7和R8为VT2的集电极负载电阻,VT3和VT4为互补对称推挽功放管,构成功放输出电极。R6和C8形成一个“自举电路”,B是负载。VT2、VT3和VT4是OTL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正向电源为晶体管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晶体管能否正常工作与交流信号无关。这句话不完全正确。交流信号的大小应保证电路中晶体管的正常工作。如果交流信号太大,晶体管可能会饱和或截止,无法正常工作。晶体管的放大倍数是其自身性能,不存在最大放大倍数。在交流信号放大电路中,相应的输出也应该是交流作为输入信号波形。想想收音机的功率放大器电路。小的交流音频信号经过放大电路后,变成大的交流音频信号驱动扬声器工作,这是可以理解的。
A基本的放大器电路必须具有如图2.1.1(a)所示的各种元件:输入信号源、晶体管、输出负载、DC电源和相应的偏置电路。其中,DC电源和相应的偏置电路用于为晶体管提供静态工作点,保证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就双极晶体管而言,就是保证发射极结正偏,集电极结反偏。输入信号源一般是将非电量转化为电量的换能器,如各种传感器、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的麦克风、将图像转化为电信号的摄像管等。
图2.1.1(b)是最简单的共发射极配置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我们先介绍一下各个组件的功能。1.晶体管V2。DC电源UCC3。基极偏置电阻Rb4。集电极电阻Rc5。耦合电容C1和C2。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在图2.1.1(b)所示的基本放大电路中,只要Rb、Rc、UCC的值选择得当,晶体管就可以工作在放大区。下面我们以它为例来分析一下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1,等于Ub电压增加(减少),相应的Ic会增加(减少);2.Ic过大时,晶体管接近饱和区,信号稍大时,容易造成饱和失真;当Ic过小时,晶体管接近截止区,信号电平降低时,容易造成截止失真;两种情况都会降低放大电路的动态范围(比如在路径上呈S形向前跑,在左/右附近容易撞到左/右路缘);3.当出现饱和失真时,信号上边被压低变形(削波);
1当上偏压减小,下偏压增大时,基极电压会增大,基极电流也会增大。发射极电压和电流会增加,集电极电流必然增加,反之亦然,如果基极电压变化,集电极电流不变,三极管还能有放大作用吗?负载不变时,集电极电流越大,输出电压越接近电源。因此,如果输出不饱和,动态范围会增加,饱和后,动态保持不变,所谓非线性失真是指输出信号的变化率与输入信号的变化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