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机材料的发光二极管前言:来自有机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是通过从电极注入的载流子的重组而形成发射态的结果。1953年,贝纳诺糖首次在浸渍了荧光有机化合物溶液的玻璃纸薄膜上观察到EL发射,1963年,M.Pope等人在蒽晶体上观察到EL发射,从那时起,其他有机晶体被认为是EL器件的良好候选材料,但厚晶体的使用和选择不适合用来接触需要较高的驱动电压来观察光发射。
1987年,Tang和VanSlike对有机EL的一种新型多层器件结构产生了新的兴趣,每层厚度都小于100nm。该设备在低驱动电压下的亮度超过1000cd/m2。三年后,巴勒斯等人发现了第一个电致发光聚合物,聚。从那时起,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迅速的进展。激发态的形成机制激发态在oled激发态的形成是以下过程:(a)电子和空穴从电极注入,(b)运输通过有机材料,(c)重组与激发态的产生。
1、oled 有机 发光 材料有哪些发光材料,实验室关注一些新颖的发光机制。目前工业发光-4/主要是金属有机配合物(红光绿光是铱配合物),蓝光用的是荧光小分子。但是,实验室现在关注的是纯度发光,纯有机磷光发光等。发光TADF的机理,自由基双线性有机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在成本方面,金属铱(通常是三氯化铱水合物)的价格非常昂贵,理论成本高于纯的有机 材料如TADF(不排除有些实验室想做出一些新颖的结构,有机合成)。
在行业的R